1、课程在专业培养中的定位及作用
该课程是绿色建筑工程职业技能培训课程,是为了补充各高职院校建筑类学科课程内容的不足,填补新技术、新方法、新技能发展缺陷的内容。目标是让学生绿色建筑工程建设项目在设计、施工、运维等阶段,提供绿色技术、节能技术、环保技术的一篮子解决方案的一项专业技术与技能。它要以建筑工程学科知识为基础,补充现代建筑新技术知识的课程内容,达到社会经济发展与知识水平相匹配同步目标。
2、课程在职业工作中的就业方向
政府建筑管理部门或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企业、工程建设监理单位、房地产开发企业、工程咨询公司、国际工程公司、投资与金融等单位从事绿色建筑评定与设计等工作,也可在高等学校、科研机构从事相关专业的教学或科研工作等等。
课程设计理念: 绿色施工管理师培训课程,让学生在掌握建筑工程学科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在建筑物在施工方面,提供最大限度节约资源的解决方案,对环境负责的一项技能。同时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习后续知识升级和应用绿色建筑技术打下比较坚实的基础
课程设计整体思路:该课程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关注学生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该课程总体设计思路是补充建筑工程类学科的课程内容,构建新技术相关知识体系,利用新开发的学习资源,给学生提供实用性技术与技能知识体系的学习机会。教学效果评价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
该课程总体框架结构安排如下表。
1.技能目标:
(1)能进行绿色建筑增量费用、效益及费用效益分析;
(2)能进行绿色建筑标识的申报;
(3)能计算机设计软件来辅助绿色建筑项目的管理和申报;
(4)能分析技术、经济、社会、环境等综合效益,合理选择绿色建筑技术;
(5)能对节能、节水、节地、节材等控制项和评分项进行分析评价;
(6)能形成实用绿色建筑技术体系的技能,并合理进行绿色运营的研究及实践;
(7)能对绿色建筑所采取的绿色措施、预期效果或实际效果进行局部评价。
2.知识目标:
(1)绿色建筑全生命周期的概念,绿色建筑增量费用、绿色建筑增量效益和绿色建筑增量费用效益分析方法等具体内容;
(2)绿色建筑技术集成体系;绿色建筑的规划设计原则和内容、绿色建筑设计要点分析、绿色建筑策划、绿色建筑设计的内容、绿色建筑设计的一般程序;
(3)绿色建筑施工管理的内容;建筑及设备运行管理、建筑节能监测和诊断以及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等内容;
(4)绿色建筑评价的内容、评价机制以及评价过程;典型的LEED-NC评价工具、LEED的认证过程;国内外各评价体系的相同之处与差异性。
(5)绿色建筑标识的申报条件、申报程序及申报内容;绿色建筑的一般规定与评等级划分;
(6)节地与室外环境的控制项的具体内容及评分项及评分方法;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施工管理、运营管理的控制项及评分项的具体内容及适用标准。
(7)我国有关资源和环境的基本法律的内容;《民用建筑节能条例》和《合同能源管理技术通则》的内容;
(8)国家现行节能设计规范和相关的节能工程施工验收规范;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具体内容;
(9)通用性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和特定建筑评价标准。
(10)绿色建筑费用效益分析;
(11)绿色建筑全寿命期内各环节和阶段的技术应用;
(12)绿色建筑规划设计的有效方法和采取的措施;绿色建筑施工应用及评价分析方法;
(13)形成实用绿色建筑技术体系的技能;绿色建筑的设计评价和运营评价的基本方法。
3.情感目标:
帮助学生体验绿色建筑工程咨询评价课程学习的必要性,使他们认识绿色建筑是将可持续发展理念引入建筑领域的结果;是转变建筑业增长方式的迫切需求;是实现环境友好型、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必然选择;是探索解决建筑行业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等问题的根本途径。
通过教师演示、学生动手操作完成项目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科学观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的习惯,从而使学生达到自主学习、参与学习、合作学习的目的。
4.素质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结合绿色建筑技术在建筑各阶段的应用进行案例教学,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在施工过程中具有吃苦耐劳、一丝不苟的严谨工作作风,与人相处、与人沟通的综合素质。
考核的形式
① 广域网考试系统平台计算机答题。
② 考试系统平台自动组卷,各考生试卷不统一。
③ 考试难易程度分配:难30%,中40%,易30%,由系统根据规则自动分配。
科学的评价体系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保障。评价体系要体现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形式的多样化,体现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要体现各课程在评价上的特殊性;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注重形成性评价对学生发展的作用;既关注结果又关注过程,使对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评价达到和谐统一,注重评价结果对教学效果的反馈作用;注意处理教学与评价的关系;各级别的评价要以课程目标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