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举生态文明建设旗帜,把生态文明作为一种制度、一种文化,贯穿于汉江流域中心城市建设全过程,打造全国重要的绿色增长极。加快建设绿色发展先行区,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建设循环经济产业链,推进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全力建设生态保护示范区,实行最严格的生态保护制度,深入实施“蓝天碧水”工程,持续开展“绿满襄阳”行动,扎实推进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引领汉江流域建成全国重要生态功能区。积极创建全国低碳城市试点,大力发展绿色交通、绿色建筑,鼓励绿色消费,倡导低碳生活,共建绿色家园。
——摘自王君正同志在市委十二届九次全体(扩大)会议上的讲话
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升至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大建设并列的高度,明确指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进一步强调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地位和作用。加快建设汉江流域中心城市,要求我们高举生态文明建设旗帜,把生态文明建设贯穿“中心城市”建设全过程。
生态文明是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宗旨,以建立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健康合理的消费模式以及和谐的人际关系为主要内容,倡导人类在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础上,追求物质和精神财富的创造和积累,它所遵循的是可持续发展原则。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保障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可持续性的关键。没有可持续的环境就没有可持续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可持续发展能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将有力地促进城市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地持续发展。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提升城市竞争力的一条重要途径。建设城市生态文明,有助于改善经商投资和旅游居住的环境,有助于提升城市形象、促进区域合作。襄阳要成为能够引领和带动区域共同发展的核心引擎和龙头城市,需要切实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城市竞争力,就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贯穿各项建设全过程。
把生态文明理念贯彻到城市规划建设各方面。把生态文明理念贯彻到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控制性详规中,落实到城市空间布局、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环境保护、人口发展等各个专项规划里,渗透到城市道路、城市建筑、城市景观、住宅小区等城市设计的各个方面。
以发展生态经济推进汉江流域中心城市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不是停止进步,不是限制发展,而是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培育生态产业,选择最佳的发展模式,走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之路。一方面,要强化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严守生态保护红线,严格执行主体功能区规划,开展“绿满襄阳”行动,深入实施蓝天碧水工程。另一方面,强力推进节能减排。扎实开展低碳城市试点,实施绿色建筑行动,推动企业节能改造和清洁生产改造,积极发展绿色交通,大力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狠抓主要污染物减排工作,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把生态文明建设贯穿汉江流域中心城市建设全过程,需要以制度为保障。要实行最严格的源头保护制度、损害赔偿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完善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制度,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制定生态文明建设目标指标体系和考核办法,增加生态文明建设指标在各级党委政府目标绩效考核中的权重。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探索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制等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