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一直是业界关注的焦点。但从市场看,“买账”度并不高,答案无外乎“贵”!工农业废弃物造房,你买账么?住宅产业化作为推动绿色建筑的一种手段,备受关注,“像生产汽车一样造房子——工厂生产板材,工地上只需拼装”。
相比国外成熟的住宅产业化建房模式,国内的产业化水平还处在初级阶段。卓达集团杨卓舒表示,目前住宅产业化绝大多数的板材都是水泥,“不从材料商革命,如果只是在水泥里转来转去,肯定完不成这个突破”。
今年三月,住建部确立卓达集团为“国家住宅产业化基地”,卓达建材是以工农业固体废弃物(煤矸石、粉煤灰、矿渣等)、农林三废(秸秆、木屑、甘蔗渣等)为原材料生产的板材,可替代木材、水泥、石材、陶瓷、瓷砖等材料的产业。
多数人听到是用工农业废弃物做的板材对此深表怀疑,“我凭什么花钱买废弃物?”“这样的材料安全性如何?”
住建部绿色建筑产业推进办公室主任梁浩称,住宅产业化是未来的一个方向,用粉煤灰、秸秆等国家亟需处理的工农业废弃物做原材料是可行的,但是产业化面临的问题是建筑外观单一,如果要做到多样性,一个形状开一个模具的话,投入会比较高。
业内人士认为,发展绿色建筑必然离不开绿色建材,但是生产企业多、小、散的问题依然存在,因此整个市场的氛围还没有形成,要对生产企业进行辨别。
开发商:“不是不想做,是麻烦”
绿色建筑在学界早已风生水起,但对于纯造住宅的开发商来说,似乎并不买账。
沪上一开发商称,对很多需要快速周转的房企来说,做绿色建筑费时费力,直接盖成毛坯房一样能卖,“房企也不是不想做,只是很麻烦,前期的科研就要花费大把精力”。
业内人士称,高端楼盘开发商对于绿色建筑认知度明显要高很多,有些楼盘甚至就以此为卖点,但是今年上半年房市低迷的背景下,并没有为市场明显创造成交量。购房者对绿色建筑的认可度还是不够。
住建部绿色建筑产业推进办公室主任梁浩表示,“首先观念要转变,大多数人认为绿色建筑是贵建筑,其实并不是”。他解释到,绿色建筑所采用的技术和产品长远来看必定是减少资源、能源消耗的,“绿色比普通贵,是因为在研发阶段,初次投入多,后续维护会相对便宜”。
官方给绿色建筑的定义是,全生命周期内,对环境无害,能充分利用环境自然资源,并且在不破坏环境基本生态平衡条件下建造的一种建筑。
值得注意的是,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在联合印发的《绿色建筑行动方案的通知》中提出,“十二五”期间要完成新建绿色建筑10亿平方米,梁浩表示,“就目前完成的情况看,并不乐观,除去没有过来评定的绿色建筑,只完成了总量的五分之一”。
梁浩称,目前完成的2亿平方米绿色建筑中,江苏占到8000万平方米。其次,山东、广东、上海、北京完成情况相对较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