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到线塔、避雷针、变压器,全封闭的现代化建筑内部却别有乾坤。正在紧张建设中的110千伏上河输电变工程目前已基本完成土建部分的施工,即将转系进入电气设备安装阶段。作为云南省首座3C绿色变电站,其兼具节地、节能、节水、节材、保护环境等多项优点,以颇具亲和力的建筑设计取代了传统变电站的外观,同周边环境实现了完美融合。
“夹皮沟”的困境
作为一座以矿产伴生的工业城市,“锡都”个旧坐落在一个狭长型的山凹里,很多当地人都称个旧是夹皮沟。作为云南省红河州曾经的州府所在地,个旧建成区面积只有12.5平方公里,市区人口却超过了22万,平均1.75万人/平方公里。由于空间有限,街道变得愈发狭窄,土地资源也愈发紧缺。近几年,个旧市一直在寻求突破城市发展的瓶颈,位于城市南端坡度较缓的老阳山作为仅剩的可用空地,各色小区楼房也慢慢多了起来。
“城南片区旧城改造及房地产开发在快速推进,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谋划,未来几年个旧的发展的重心也在这边,大量居民搬迁后,如果只按照现有的条件,供电会有问题。”曲靖晋源实业公司110千伏上河变项目经理夏涛介绍,当前个旧城区负荷由110千伏个旧变和金湖变供带,两站分别位于该区域的中部和北部,都已经没有扩建余地,且个旧变严重重载。但由于两座变电站之间隔了一个面积为1平方公里的人工湖,两站间10千伏转供能力较差,金湖变也就解决不了个旧变重载问题。为减小低压配电网供电半径,提高供电可靠性和电能质量,增加一个电源点就成为必须。
结合城市发展需要,新增加的110千伏上河变电站选址就选在了老阳山地带。但上河变电站周边分布的居民小区就有十多个,最近的两个小区与变电站就一墙之隔,“传统变电站需要的土地面积大,进出线通道多,在个旧市这样的土地条件下,类似于在小区内建一座变电站,这很难按常规的建设思路进行。”
精打细算过日子
为了满足现代社会日益增长的电力需求,顺利实现向社会供电,我国变电站建设发展迅速,目前,从城市到乡村变电站数量不断增加,变电站的规模不断扩大,有的变电站甚至建立在了城市的中心区域。树立绿色理念,推广3C绿色变电站建设,可大大提高社会公众对变电站的接受程度,也是节能环保时代的要求和节能型社会的必然选择。
“现在省内的室内变电站现在有很多了,但即使是个外行,看见外墙那些套管,还是知道它是座变电站。”说起眼前正在拆除外墙绿色隔离网的这座建筑,夏涛显得信心十足。“我们这个站最大的特点就是看不出来它是座变电站,从建筑样式、色彩搭配上看,跟周边居民住宅完全是融成一体的。”
“总的来说,‘3C’是指信息、计算机、控制技术,‘绿色’就是节能、环保,总的目标就是要建设成资源节约型和社会友好型电网。”夏涛边说边从资料柜里抽出一盒资料递到记者面前,“在南网范围内,已经有了广州尖峰站、珠海琴韵站和南宁越秀站几座3C绿色变电站,在我们接到110千伏上河变的建设任务以后,就开始研究学习那些兄弟省份的建设经验了。”
110千伏上河输变电工程的项目总工王白仙说,该站在建设过程中,对节约的要求是他在建设其他变电站的过程中所没有遇到过的,“这个站110千伏配电装置选用的是户内全封闭组合电器(GIS)设备,10kV开关柜选用智能开关柜,这些都属于紧凑型设备,就优化了总平面布置。”就用地来讲,因为采用了GIS一体化设备,选址在一片废弃的荒地上的上河变总用地面积就只有0.4公顷,比常规同级别变电站减少用地近一半,“土地资源决定选址,选址也决定了设备,设备也节约了土地。”
除了土地资源,上河变更有着看似苛刻的节约追求,这体现在材料选取、施工工艺等细节设计上。“我们这主要建筑物的围护材料都是采用加气混凝土砌块,梁、柱、板底及地下层的侧壁都是采用清水混凝土,不需进行大面积抹灰,整个框架结构表面都不再进行任何后期装饰,节约了大量装饰材料。” 王白仙介绍,变电站内采用了不锈钢护栏、高强钢筋、镀锌钢板等可再循环使用的材料,占到所用建筑材料总重量的3%以上,现场所用的近9成的建筑材料都是就近采购,厂家到工地的距离都不超500公里,“在所有材料都符合质量要求的前提下,我们都是精打细算过日子。”
环保就是细节管控
“旁边就是居民住宅区,门口也是主干道,环保涉及的方面又多,一开始还是有点抓头的。”项目部技术员李廷凯说,传统的建筑工地给人的印象都是脏、乱、差,“有些工地机器声不断,扰民太严重,虽然施工过程当中可以控制,但是我们盖的是变电站,以后变压器运行起来肯定会有机械噪声和空气噪声,每天嗡嗡嗡的响,被居民投诉就不好了。”
据了解,由于上河变采用的是全户内变电站设计,各设备间里都设置了吸音墙,“在和变压器厂家签订协议的时候也注明了,主变压器空载时噪音不能高于58分贝,满载时不能高于63分贝,再加上安装低噪声的风机,充分利用自然排风风道,安装特制的吸音百叶窗,增加屋外绿化带来完成隔、散、消、吸这四步,站内环境噪声排放值都会低于限制的。”
除了降噪之外,工地上每天的生活垃圾都会分类进行集中,也会定时通知环卫车来工地上收集。“不管是垃圾还是废水、泥土,变电站建设期间我们都会尽心清理,从细节开始,做到零污染。”项目部的宋思阳除了要负责建设当中的资料收集整理,还担当了环境监测的职责。在建设过程中,除了在土建阶段采用遮蔽蓬布防止混凝土施工引起扬尘,他还特别留意了扬尘和泥土外带。
他指着变电站出口处说,土建刚开始时,工地有大量土方,运土车进出频繁。为了防止泥土外带,工地门口挖了两个专门用来清洗车轮的水池,由专人负责用刷子刷过车轮后再用水枪冲洗。现在铺上水泥地后,工地上的泥土减少了,但相关负责人员还是坚持用水枪冲洗车轮。“我们工地上建立了污水循环使用系统,这个水池里的水都是生产生活废水和雨水,通过引流槽就引进来沉淀着,车出门时候就可以用来冲洗了。”
夏涛说,绿色建筑理念就是要在建筑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提供健康、舒适和高效的使用空间,实现建筑与周边环境的和谐共存,这是电网建设全面转型升级必然要走的一条路,“我们只是‘探路者’,等到电气设备安装好全部完工的时候你们再来看看,我觉得到时候,大家的思路和眼界都会有改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