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在金融创新的背景下,信用评级机构的评级对大众所起到的信息提供作用是至关重要的。然而,在近二十年来,尤其是美国次贷危机发生的过程中,信用评级机构备受垢病。本书通过对评级机构的市场供给和需求的经济学原理出发,探讨了信用评级机构存在问题的经济学因素,以此为基础分析出对信用评级机构加强监管的重要性。在前述经济学分析的基础上,本书提出信用评级机构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以及加强评级机构监管的相应举措:强化竞争,减少依赖,甚至是国有化运营等监管措施,并对欧美等主要国家的相关监管举措进行了评价和分析。
作者介绍
高汉,华东政法大学副教授,经济学博士,法学博士后。毕业于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大学访问学者,主要从事金融产品及监管等领域的研究。先后在核心期刊发表专业论文四十余篇。同时,在《法制日报》发表热点问题分析论文若干,专著两部,相关课题 近两年分别获得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立项和国家社科基金立项。
目录
章 概论
节 信用评级行业的发展
一、信用评级的发展阶段
二、信用评级行业结构的特点
三、信用评级的属性
第二节 信用评级的功能
一、信用评级机构的信息功能
二、信用评级机构的认证功能
三、信用评级的标准化功能
四、信用评级的监管功能
第三节 信用评级机构的监管
第四节 主要内容、方法和研究的不足
一、研究的意义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
三、研究的方法
四、尚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第二章 信用评级监管的文献分析
节 金融监管的文献研究D
一、以美国为代表的分块自律监管
二、以欧洲为代表的集中综合监管
三、欧美监管模式分析比较的文献研究
四、金融监管固有的局限性
第二节 声誉机制作用的文献分析
一、声誉机制的作用
二、声誉转移理论
三、享有声誉的新进入者市场潜力分析
四、对声誉机制有效性的批判
第三节 信用评级自身及监管的不足
一、评级机构自身的不足
二、评级机构的监管缺陷
第四节 信用评级监管的文献研究
一、金融危机前,对信用评级机构的监管
二、金融危机后,欧美对评级业监管体制的改革
三、欧美对评级业监管体制改革的评价文献分析
第五节 信用评级监管的改革思路
一、外对评级监管改革思路的文献综述
二、文献对我国评级业发展的建议
第三章 结构性金融产品评级问题与美国次贷危机
节 结构性金融产品的市场发展
一、共同基金市场
二、垃圾债券
三、私人投资基金
四、资产证券化
五、衍生证券
第二节 结构性金融产品的信用评级
一、评级对结构性金融产品的重要性
二、结构性金融产品的信用评级
第三节 利益冲突与信用评级膨胀
一、利益冲突的原因
二、导致信用评级膨胀的因素
第四节 信用评级与美国次贷危机
一、信用评级机构和信用评级
二、信用评级和结构性融资
三、全球信用危机
第五节 信用评级存在的问题
一、有限竞争
二、透明度的缺失
三、依赖于评级的金融监管
四、利益冲突
第四章 信用评级机构监管原因的经济学分析
节 评级机构竞争的配置效应
一、垄断势力和非效率
二、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
第二节 评级机构的行为分析
一、反竞争行为
二、评级权利的滥用
三、下降的评级质量
第五章 对信用评级机构监管选择的经济分析
一、以评级为基础的监管同以市场为基础的监管的比较
二、市场准入:培养竞争还是限制竞争
三、评级资格的确定:官方指定还是注册制
四、信用评级机构的责任机制:有限责任还是无限责任
五、监管主体的选择:自我监管还是监管
第六章 信用评级机构的合同责任与侵权责任
节 信用评级机构的合同责任
一、CDO证券交易中投资者的法律地位
二、信贷评级机构对默示责任的违背
三、对信用评级机构提起诉讼的若干原因
四、合同义务的结论
第二节 信用评级机构的侵权责任
一、信用评级机构职业行为的标准
二、投资者与信用评级机构之间的当事人关系
三、信用评级机构的过失
四、美国宪法修正案的保护作用
五、研究的结论
第七章 美国及其他国家对信用评级机构监管的相关法律问题分析
节 美国对信用评级机构监管改革的历程
一、导论
二、对信用评估机构的批评
三、对信用评级机构监管规则变化的分析
四、诉讼过程中相关法律对评级机构行为约束的有限性
五、2008年之后的监管改革
第二节 其他国家及机构的监管制度变革
一、对评级过程的监控
二、对评级独立性与利益冲突的监管
三、对信息透明性的监管要求
四、提升信用评级产业的竞争程度
第八章 信用评级机构监管的路径选择分析
节 细化信用评级机构的信息披露
一、加强披露信用评级机构的行为准则
二、强化评级过程的信息透明度
三、中间人和服务商应该披露结构性金融产品的完整信息
四、信息披露应该注意的问题
五、总结
第二节 强化信用评级的声誉机制
一、声誉机制
二、声誉和市场势力
三、声誉不可能保证对创新型金融产品的高质量评级
四、声誉无效的合理性
五、强化声誉约束机制
第三节 CRA监管的理性选择:强化竞争与弱化依赖
一、信用评级机构:重要的金融市场“看门人”
二、抵押担保证券化的信用评级
三、信用评级行业存在的问题
四、对信用评级机构监管的相关法律
五、监管的可行性方案:强化竞争
六、简要的结论
第四节 信用评级机构运营的可行性分析
一、导言
二、现代抵押资产证券化与信用评级
三、发行人付费模式
四、CRA的声誉资本
五、CRA行业准入限制
六、美国次贷危机与CRA
七、对策建议:组建运营的CRA
八、简要的结论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