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项目在金百高旗下早已日益成熟,其相对应的审核规范、专业标准经过社会的一致认可。
我国绿色建筑虽然起步晚,但发展迅速,已基本形成了目标清晰、政策配套、标准完善、管理到位的体系。截至2018年年底,全国城镇建设绿色建筑面积累计超过25亿平方米,绿色建筑占城镇新建民用建筑比例超过40%,获得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的项目达到10139个。一批示范项目和标杆项目,为绿色发展树立了标杆。
在北京玉渊潭南岸有一座8层高的浅紫色楼房,这座貌不惊人的节能示范楼,受到国际建筑界广泛赞誉。空调排风能量回收、墙体保温、遮阳板等10余项先进节能技术和产品应用其中。楼上的“空中花园”还采用自动喷灌系统等,实现雨水全回收,降低高层室温,减少了大楼的制冷能耗。
“三星绿建标杆”上海中心大厦,采用了先进的照明节能技术及智能照明控制系统,恪守绿色节能标准,降低大厦的能源消耗。运用涡轮式风力发电技术,聚集大量风能。收集、贮存、净化、利用4个环节保证雨水能够按清洁程度分层次用于大厦不同地点,分布式能源技术大大提高了能源利用率。
标准体系逐步建立。目前,绿色校园、绿色生态城区、绿色工业建筑、绿色办公建筑、绿色医院建筑等均发布了国家或行业评价标准。全国20余省市也出台了地方性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同时,《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规范》、《绿色建筑运行维护规范》、《既有建筑绿色改造评价标准》等标准规范的制定,涵盖了建筑设计、施工、运行、改造不同阶段,为绿色建筑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
技术不断进步。随着国家科技专项、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计划支持绿色建筑基础性研究,绿色建筑规划设计、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绿色建造等共性关键技术取得突破,绿色建筑材料和产品性能不断提升。绿色建筑与互联网融合,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提高节能、节水、节材的效果,降低温室气体排放。
立法工作有序推进。《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民用建筑节能条例》等10余部法律法规,为绿色建筑的发展提供了保障。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启动了绿色建筑管理规定立法研究工作,天津、河北、辽宁、江苏、浙江、重庆等地制定了绿色建筑地方法规,绿色建筑进入法治化轨道。
绿色建筑的实施主体在地方。各地结合实际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财政奖励、税费返还、容积率奖励、贷款利率优惠等措施的出台,激发了绿色建筑发展活力。
站在新的起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动高质量发展,真正把“绿色”融入建筑全生命周期,使建筑与环境和谐统一,最终造福于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