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名称
南京丁家庄二期保障房项目
“我”的属性
<文艺属性>
追求小清新的品质生活,“我”是南京两个海绵城市试点之一,曾亮相中日韩居住问题国际会议。
<脑洞属性>
打破“传统”,11项专利让“我”拥有万里挑一的有趣灵魂。
<治愈属性>
作为全国人居经典方案竞赛规划、建筑“双金奖”得主,“我”的存在,点亮了万家灯火,让13923户低收入家庭能够快乐安居。
<居家属性>
省该省的钱,绝不浪费一分钱,“我”的诞生累计创效1000万元。
我的故事
1他们眼里的“我”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作为南京四大片区保障房之一,对“我”来说,没有什么比老百姓能感受到保障房的“保障”更喜悦的事了。
小区一位61岁的路阿姨,总是对“我”赞不绝口,她领到的是一套55平方米的精装修公租房,她说:“做梦都没想到能住这么好的房子,室内外环境好,价钱划算,质量还特别靠谱。”“我”知道,这份可贵的肯定背后是中建二局建设团队对每一个精品工程的精雕细琢。
项目经理苏宪新说,“为了让现场管理更加出色,项目建立了严格的质量把关制度,班组的操作质量由专职质检员检查评定,工序和分项分部工程的质量由工区质量负责人根据测量数据评定后报监理验收,不经验收不得进入下一道工序”。
2“我”的身体构成
在住建部2015年出台的《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纲要》中提到,到2020年,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20%,在这方面,“我”也算得上妥妥地走在了前列!
作为江苏省新建面积最大的装配式结构建筑,“我”的预制装配率达61.08%。6栋主楼全部采用标准化、模数化设计施工,这使得“我”的身体组成大部分都是“预制构件”,俗称建筑“积木”。
“我”的外墙是“方块积木”,形如 “三明治”的外墙将剪力墙、保温层、外页板 “三合一”,一次性吊装拼接,在将外墙工序由9道减少到2道的同时,减少了抹灰带来的空鼓、开裂风险。
“我”的卫生间是“整装积木”。“整体成品卫浴”在工厂生产完毕后直接运输至现场拼装到预留位置,卫浴底板一次模压成型,根本上解决了传统卫生间地面渗漏水的问题,“我”的“整体卫浴”还亮相了今年的住博会。
3“我”的环保特质
说起“我”的“环保”特质,概括为两个字,一个是“装”,一个是“吃”。
“装”是指“装配”。由于梁、墙、阳台、楼梯等构件都在工厂预先制作,运到工地后直接吊装、灌浆,这一工厂化作业方式,为工地减少近90%的建筑垃圾。
“吃”是指“循环利用”,原有场地多余的混凝土经过一番“消化”,被制成了再生石骨料,用于滤水层,达到了低碳经济的目的。
能吃的还有“污水”。“我”的屋顶叫作“种植屋面”,大片的绿色小草密密麻麻地簇拥在一起,如同一层绿色的“海绵毯”,这一植物层与结构层、保温层、防水层、隔根层、隔土层等十几个屋面层次环环相扣,形成了蓄、疏、排水系统,达到了隔热、抗渗、环保节能的效果。
4“我”的省钱秘笈
说起“省钱”,“我”有一套自己的“绝招”,可谓由内而外贯穿始终。
外部,变传统的外脚手架为全钢附着式提升爬架,这一“登天”神器,使脚手架作业实现了机械化、智能化,节省用工,产生经济效益13.4万元,建筑施工速度提升15%以上。
内部,运用铝模剪力墙免抹灰工艺,采用绿色环保新型材料铝模板,用于剪力墙、梁、板,浇筑成型后达到砼构件免抹灰,节省了抹灰费用400多万元,还为每户增加使用面积1.7%。
(责任编辑:奚雅青)
考试日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