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徒云职工技能在线教育平台

对新型建筑工业化的思考······

日期:2021-02-03  |  作者:百高集团  |  来源:

2020年8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9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若干意见》提出要加快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以新型建筑工业化带动建筑业全面转型升级,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建造”品牌,推动城乡建设绿色发展和高质量发展。


一、《若干意见》是在怎样的背景下提出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建筑业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城乡建设、人居环境改善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建设方式粗放,也带来了大量的资源能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以及质量通病、安全隐患等一系列问题。与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相比,建筑业在科技创新、提高效率、提升质量、减少污染与排放等方面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推进新型建筑工业化与国家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和装配式建筑是一脉相承的。新型建筑工业化是以工业化发展成就为基础、融合现代信息技术,通过精益化、智能化生产施工,全面提升工程质量性能和品质,达到高效益、高质量、低消耗、低排放的发展目标。


二、什么才是“新型建筑工业化”?


建筑工业化并不是新理念,一直是我国所倡导的发展方向。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建筑工业化被称为“新型建筑工业化”。“新型建筑工业化”主要“新”在从传统粗放的建造方式向新型工业化建造方式的转变。那么到底什么才是“新型建筑工业化”呢?新型建筑工业化是通过新一代信息技术驱动,以工程全寿命期系统化集成设计、精益化生产施工为主要手段,整合工程全产业链、价值链和创新链,实现工程建设高效益、高质量、低消耗、低排放的建筑工业化。


三、新型建筑工业化的提出具有什么重大意义?


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是一项带有革命性、根本性、全局性的工作,也是对行业自身的新跨越。


所谓革命性,是指生产方式的重大变革,是以现代工业化的生产方式替代传统粗放的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生产方式。


近些年,随着城镇化发展,从事建筑业的劳动力逐年减少、高素质建筑工人短缺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建筑业发展的“硬约束”加剧。发展新型建筑工业化涉及全过程、全要素、全系统,如设计标准化、生产工厂化、施工装配化、管理信息化以及智能化应用等。发展装配式建筑要走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劳动者素质、创新管理模式等内涵式、集约式发展道路,通过建造方式转型升级,减轻劳动强度,提升生产施工效率,突破建筑业发展瓶颈,全面提升工程建设水平。


所谓根本性,是解决一直以来在房屋建造活动中存在的质量、安全、品质、效益、节能、环保等一系列重大问题的根本途径。


就建筑业而言,现场浇(砌)筑的方式带来了资源能源利用效率低、建筑垃圾排放量大、扬尘和噪声环境污染严重、工程质量和安全没有保障的问题。就建材消耗而言,建筑业用量最大的钢材、水泥都是高耗能产品,我国钢材、水泥生产总量多年处于世界第一,并且建材循环使用比例很低。装配式建造方式在节能、节材、节水和减排方面的成效已在实际项目中得到证明。更重要的是,装配式建筑能从根本上改变施工现场“脏乱差”局面,有效降低建造过程大气污染和建筑垃圾排放,最大程度减少扬尘和噪声等环境污染,助力城市环境改善和生态文明建设。


所谓全局性,它不仅是房屋建造活动自身的生产方式变革,也必将推动我国建筑业的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并涉及住房城乡建设领域的方方面面,能够实质、有效地响应建筑产业现代化的要求,完成对建筑业革命性、根本性、全局性的改变,实现建筑产业现代化的发展目标。


四、如何加快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


1. 要提高认识、明确方向。


当前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重点,就是要努力提升建筑产业的基础能力和产业链协同水平,而不是一些不切实际、生搬硬套的新概念。当前建筑业发展的短板是产业基础性问题,产业大而不强、产业碎片化、产业链脱节、价值链断裂是建筑业发展的主要瓶颈。因此,要努力提升建筑产业整体素质和能力,筑牢基石才能真正走出一条新型建筑工业化的发展道路。


2. 顺势而为,主动求变。


企业要以点带面,不可一哄而上。要找准自身的定位,主动转型升级,要苦练内功,不断增强发展动力和核心能力。大型龙头企业要依托工程总承包模式,做大、做强、做优,在管理模式上深耕细作,打造区域产业的建筑航母。广大中小企业要顺应社会化分工趋势,找准自身定位,主动向专业化转型,做专、做精,形成一批秉承扎实、专注、执著实业精神的专业型、技能型、创新型建筑产业大军。


3. 要强化创新、提升能力。


要以建筑设计为主导,设计要贯穿工程建设全过程,研发能够充分体现预制装配施工高效特点的结构技术体系,一体化统筹建筑、结构、机电、装饰等专业,从源头保证建筑产品全产业链的高度集成和纵向贯通,充分发挥建筑设计在工程建设中的主导作用。要注重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产业链协同水平。从全产业链的视角,运用一体化的思维,系统补足标准、技术、设备、工具以及人才、软件等系统应用的短板。要加强管理创新、模式创新,要大力发展工程总承包模式,通过“纵向拉通、横向融合、空间拓展”,达成资源的高效整合与配置,从而真正实现效率和效益提升的高质量发展。


五、总结


建筑工业化是我国建筑业发展的必然途径,作为建筑施工企业,建筑工业化的推广及应用,既需要人才的配备,也离不开组织管理能力的提升。


在建筑工业化的发展背景下,建筑企业人才队伍建设应突破传统施工项目中的技术、管理人才局限。


注重工业化人才培育,包括工业化建造管理和专业技术人才、高素质的产业工人等,具体可采取如下措施:


1、培育和引进高素质工业化建造管理和技术人才。


目前我国建筑工业化发展尚不够成熟,工业化建造方面的高级管理和技术人才数量有限,建筑业企业可以采用企业内部培养为主、外部引进为辅的方式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2、建立稳定的自有产业工人队伍。


目前绝大多数产业工人都是来自于建筑市场的农民工群体,其非职业化、技能素质不高以及流动性强等特征严重影响了建筑工业化项目的开展。因此,建筑企业可以建立新型建筑劳动制度框架,培育自有的工人队伍,开展工业化技能培训,将普通建筑农民工转化为构件装配工、灌浆工、预埋工等产业工人,享受企业员工待遇。


3、创新人才激励机制。


在构建激励机制时,企业需要将员工个人发展追求与企业人才发展目标相结合,为员工提供充满发展前景的职业晋升平台。比如企业为提升技术水平,可对技术人员进行激励,激励措施如设置科技奖励基金、提供职位晋升等。


提升企业自身的组织管理能力,企业应做到以下几点:


1、提升企业战略管理能力。


企业战略管理是企业根据内外环境制定企业经营目标,并保证企业经营目标实现的动态过程。建筑业企业提高战略管理能力,一是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战略目标并具备强有力的战略支撑保障体系;二是将战略目标进行系统分解,确定分阶段目标并制定行动计划和应变计划;三是对战略实施效果进行评价,为企业战略管理积累经验;四是注重企业外部战略联盟的建立和发展,与设计、开发、构件生产等单位建立产业联盟,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市场适应能力。


2、创建学习型组织。


建筑企业可以创建系统的经验学习数据库和知识管理平台,鼓励员工通过知识平台自主学习并进行知识创新,形成组织知识库。


3、重视企业文化管理。


建筑企业应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加强企业文化管理,一方面建立企业文化纲领、规章制度、行为准则等外在可视约束力;另一方面引导、规范和激励员工,把文化制度建立在心理契约的基础之上,使企业真正实现文化管理。


参考文献:


1、文林峰.加快推进新型建筑工业化推动城乡建设绿色高质量发展——《关于加快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的若干意见》解读[J].广西城镇建设,2020(9).


2、叶明.发展新型建筑工业化.实现建筑产业现代化[J].住宅产业,2020(10):19-20.


3、加快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J].工程建设与设计,2020(21):1-2.


(编辑:奚雅青)


考试日历

微信公众号

手机扫码听课

知己测评

人社部推荐优质线上职业技能培训平台

咨询电话:010-68324829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91670 京ICP备19020478号

版权所有©2022-2024 北京百高数据管理集团有限责任公司(jzr8.com)

违法及不良信息举报热线:010-68315846 举报/反馈/投诉邮箱:feedbak@mybaigao.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391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