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多次强调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要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的增长点、成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支撑点、成为展现我国良好形象的发力点。生态环境问题归根结底是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必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必然要求,是发展观的一场深刻革命。
中国古人早就认识到人与自然应当和谐共生,提出了“天人合一”的思想,强调人类要遵循自然规律,对自然要取之有度、用之有节。马克思指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恩格斯也强调“人本身是自然界的产物”。人类可以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但归根结底是自然的一部分。无论从世界还是从中华民族的文明历史看,生态环境的变化直接影响文明的兴衰演替,我国古代一些地区也有过惨痛教训。我们必须继承和发展传统优秀文化的生态智慧,尊重自然,善待自然,实现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
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已经成为这一矛盾的重要方面,广大人民群众热切期盼加快提高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质量。过去改革开放40年主要解决了“有没有”的问题,现在要着力解决“好不好”的问题;过去主要追求发展速度和规模,现在要更多地追求质量和效益;过去主要满足温饱等基本需要,现在要着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过去发展方式重经济轻环境,现在要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要顺应新时代新形势新任务,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所想、所盼、所急,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我们应该认识到,城乡建设是全面推动绿色发展的主要载体。城镇和乡村,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物质空间,是人居环境的重要形态,是城乡生产和生活活动的空间载体。城乡建设不仅是物质空间建设活动,也是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绿色生活方式的行动载体。当前我国城乡建设与实现“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要求,存在着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等突出问题。
一是整体性缺乏。城市规模扩张与产业发展不同步、与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与资源环境承载力不适应;城市与乡村之间、城市与城市之间、城市与区域之间的发展协调性、共享性不足,城镇化质量不高。二是系统性不足。生态、生产、生活空间统筹不够,资源配置效率低下;城乡基础设施体系化程度低、效率不高,一些大城市“城市病”问题突出,严重制约了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绿色生活方式。三是包容性不够。城乡建设“重物不重人”, 忽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与人和谐共进的关系,忽视城乡传统山水空间格局和历史文脉的保护与传承,城乡生态环境、人居环境、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存在不少薄弱环节,不能适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既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又影响了人民群众安 居乐业,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够充实。因此,我们必须推动“致力于绿色发展的城乡建设”,建设美丽城镇和美丽乡村,支撑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我们应该认识到,城乡建设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推动绿色发展的重要战场。过去城乡建设工作重速度、轻质量,重规模、轻效益,重眼前、轻长远,形成了“大量建设、大量消耗、大量排放”的城乡建设方式。我国每年房屋新开工面积约20 亿平方米,消耗的水泥、玻璃、钢材分别占全球总消耗量的45%、40% 和35%;建筑能源消费总量逐年上升,从2000 年 2.88 亿吨标准煤,增长到2017 年 9.6 亿吨标准煤,年均增长7.4%,已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21%; 北方地区集中采暖单位建筑面积实际能耗约14.4 千克标准煤;每年产生的建筑垃圾已超过20 亿吨,约占城市固体废弃物总量的40%;城市机动车排放污染日趋严重,已成为我国空气污染的重要来源。此外, 房地产业和建筑业增加值约占GDP 的13.5%,产业链条长,上下游关联度高,对高能耗、高排放的钢铁、建材、石化、有色、化工等产业 有重要影响。因此,推动“致力于绿色发展的城乡建设”,转变城乡建设方式,推广适于绿色发展的新技术新材料新标准,建立相适应的建设和监管体制机制,对促进城乡经济结构变化、促进绿色增长、全面 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面对新时代新形势新任务,尤其是发展观的深刻革命和发展方式的深刻转变,在城乡建设领域重点突破、率先变革,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是我们责无旁贷的历史使命。
推动“致力于绿色发展的城乡建设”,走高质量发展新路,应当坚持六条基本原则。一是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原则。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命共同体。二是坚持整体与系统原则。统筹城镇和乡村建设,统筹规划、建设、管理三大环节,统筹地上、地下空间建设,不断提高城乡建设的整体性、系统性和生长性。三是坚持效率与均衡原则。提高城乡建设的资源、能源 和生态效率,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的均衡和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统一。四是坚持公平与包容原则。促进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让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实现人与人的和谐发展。五是坚持传承与发展原则。在城乡建设中保护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继承中发展,彰显特色风貌,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六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原则。把党的全面领导始终贯穿“致力于绿色发展的城乡建设”的各个领域和环节,为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提供强大动力和坚强保障。
推动“致力于绿色发展的城乡建设”,关键在人。为帮助各级党委政府和城乡建设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更好地理解推动“致力于绿色发展的城乡建设”的初心和使命, 我们组织专家编写了这套以“致力于绿色发展的城乡建设”为主题的教材。这套教材聚焦城乡建设的12个主要领域,分专题阐述了不同领 域推动绿色发展的理念、方法和路径,以专业的视角、严谨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从理论和实践两个维度阐述推动“致力于绿色发展的城 乡建设”应当怎么看、怎么想、怎么干,力争系统地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到城乡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既是一套干部学习培训教材,更是推动“致力于绿色发展的城乡建设”的顶层设计。
专题一:明日之绿色城市。面向新时代,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 好生活需要,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命共同体和人与人和谐相处的命运共同体,是推动致力于绿色发展的城市建设的根本目的。该专题剖析了“城市病”问题及其成因,指出原有城市开发建设模式不可 持续、亟需转型,在继承、发展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人文思想追求美好城市的理论和实践基础上,提出建设明日之绿色城市的目标要求、理论框架和基本路径。
专题二:绿色增长与城乡建设。绿色增长是不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增长,是绿色发展的基础。该专题阐述了我国城乡建设转变粗放的发展方式、推动绿色增长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介绍了促进绿色增长的城乡建设路径,并提出基于绿色增长的城市体检指标体系。
专题三:城市与自然生态。自然生态是城市的命脉所在。该专题着眼于如何构建和谐共生的城市与自然生态关系,详细分析了当代城市与自然关系面临的困境与挑战,系统阐述了建设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城市需要采取的理念、行动和策略。
专题四:区域与城市群竞争力。在全球化大背景下,提高我国城 市的全球竞争力,要从区域与城市群层面入手。该专题着眼于增强区域与城市群的国际竞争力,分析了致力于绿色发展的区域与城市群特征,介绍了如何建设具有竞争力的区域与城市群,以及如何从绿色发展角度衡量和提高区域与城市群竞争力。
专题五:城乡协调发展与乡村建设。绿色发展是推动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该专题分析了我国城乡关系的巨变和乡村治理、发展面临的严峻挑战,指出要通过“三个三”(即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 展,统筹县城、中心镇、行政村三级公共服务设施布局,建立政府、社会、村民三方共建共治共享机制),推进以县域为基本单元就地城镇化,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
专题六:城市密度与强度。城市密度与强度直接影响城市经济发展效益和人民生活的舒适度,是城市绿色发展的重要指标。该专题阐 述了密度与强度的基本概念,分析了影响城市密度与强度的因素,结合案例提出了确定城市、街区和建筑群密度与强度的原则和方法。
专题七:城乡基础设施效率与体系化。基础设施是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的重要基础和关键支撑。该专题阐述了基础设施生态效率、使用效率和运行效率的基本概念和评价方法,指出体系化是提升基础设施效率的重要方式,绿色、智能、协同、安全是基础设施体系化的基本要求。
专题八:绿色建造与转型发展。绿色建造是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的重要领域。该专题深入剖析了当前建造各个环节存在的突出问题,阐述了绿色建造的基本概念,分析了绿色建造和绿色发展的关系,介绍了如何大力开展绿色建造,以及如何推动绿色建造的实施原 则和方法。
专题九:城市文化与城市设计。生态、文化和人是城市设计的关键要素。该专题聚焦提高公共空间品质、塑造美好人居环境,指出城市设 计必须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以文化为导向,正确处理人和自然、人和文化、人和空间的关系。
专题十:统筹规划与规划统筹。科学规划是城乡绿色发展的前提和保障。该专题重点介绍了规划的定义和主要内容,指出规划既是目标,也是手段;既要注重结果,也要注重过程。提出要通过统筹规划 构建“一张蓝图”,用规划统筹实施“一张蓝图”。
专题十一: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与人和谐相处,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的重要工作载体。该专题阐述了在城乡人居环 境建设和整治中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的基本原则和方式方法,指出“共同缔造”既是目的,也是手段;既是认识论,也是方法论。
专题十二:政府调控与市场作用。推动“致力于绿色发展的城乡 建设”,必须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以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该专题分析了市场主体在“致力于绿色发展的城乡建设”中的关键角色和重要作用,强调政府要搭建服务和监管平台,激发市场活力,弥补市场失灵,推动城市转型、产业转型和社会转型。
绿色发展是理念,更是实践;需要坐而谋,更需起而行。我们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和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城乡高质量发展新路,推动“致力于绿色发展的城乡建设”,满 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的向往,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让中华大地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城乡更美丽。
(责任编辑:奚雅青)
考试日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