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建筑成本的上升比例与混凝土预制设计方案、预制率、组装率有关,不能一概而论,但总体来看,与传统现浇施工相比,建筑安装成本有10-15%左右的增长速度。那装配式的建安成本增长到底增长在哪里呢?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构件生产阶段的成本增加
预制构件在生产阶段的成本主要包括:人工费、材料费、模具费、生产线折旧费、构件储存及管理费用、水费、电费等。
1.人工成本:由于预制构件和零件在工厂采用流水线生产,大部分工作由机械设备代替传统人工完成,人工成本较传统施工方式有所降低。
2.材料成本:与传统建筑现浇方式相比,减少了材料消耗的现场损耗,节约了材料。
3.模具成本:目前零部件的设计标准化还没有完全实现。生产的预制构件种类越多,结构越复杂,需要的模具就越多。此外,模具的重复使用率低导致模具成本较高。
4.生产线折旧成本:组件厂厂房、组件生产线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前期投入较大,这部分固定资产会以一定方式计提折旧,计入组件生产成本。如果构件供应链完善,预制厂生产需求旺盛,规模效应明显,那固定资产折旧费用的单位成本就较低,从而拉低构件价格。
5.构件存放管理费:预制构件生产出来后,需要大面积的堆放场地进行存放和管理,这是传统建筑现浇施工方式所不具备的。
二、零部件运输成本的增加
预制构件运输费用是指预制构件从工厂运输到施工现场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费用。
运输成本的高低主要与运输距离和运输方式有关:尤其是城市重要道路上的运输,不仅要考虑构件的大小,还要考虑交通拥堵时段。预制构件厂一般设在远离城市的郊区,土地成本低,靠近砂石的采石场。但是有可能增加运输距离,高速公路收费和汽车燃油成本,运输成本。
三、装配式建筑增量
装配式建筑的现场施工主要涉及预制构件的吊装。与传统的建筑现浇施工方式相比,其特点决定了起重机械的台班消耗相对较高,人工消耗相对较少。装配式建筑工地的施工成本主要包括构件安装费和措施费。
装配式施工现场的构件安装费用主要包括:构件垂直运输费用、安装人工费、设备使用费等。施工现场的机具使用费较高,主要是因为组装施工对起重机械的精度要求较高,这类起重机械的使用强度和机班数量高于传统建筑中的一般塔吊周转设备。
装配式建筑现场施工的措施费用与传统建筑基本相同,现场模板和脚手架的使用费用会降低。装配式工地过程中,人工消耗较少,但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相对较高,增加了企业员工的培训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