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主流认可的绿色住宅是一种能够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居住体验,同时降低能耗以及对环境负面影响的住宅建筑。那么你知道绿色建筑的发展趋势是什么吗?下文来给大家简单的介绍一下。
2021中国城市绿色建筑发展竞争力最强的十个城市分别为:深圳、上海、北京、南京、天津、广州、重庆、武汉、长沙、杭州。深圳在绿色建筑低碳成就指数和绿色建筑发展潜力指数中均是靠前的,但在高质量发展指数中排在头名上海之后列第二,在协同创新指数中排在北京、上海、天津之后列第四。
截止2020年底,全国有超过12000多个住宅项目获得了绿标的认证。基本上在一二线城市新建的楼盘都是符合一星级或者以上的绿色建筑,一二线城市也有一些追求市场差异化的开发商,他们通过申请LEED认证外标,以更加国际化的标准衡量他们住宅产品在设计和施工当中的可持续性。
去年5月份,住建部发文中指出,新建的居住建筑需要普遍达到基本级的绿色建筑要求。这是一个信号——将来只要是新建的居住建筑,都是国家认可的绿色住宅。
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背景下,推动绿色建筑发展、促进建筑领域碳减排,具有重要意义,绿色建筑在中国的发展已驶入快车道。
我国的绿色建筑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地方到全国、从单体向城区、城市规模化发展。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在《关于推动城乡建设绿色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建设高品质绿色建筑。实施建筑领域碳达峰、碳中和行动。实施绿色建筑统一标识制度。建立城市建筑用水、用电、用气、用热等数据共享机制,提升建筑能耗监测能力。
建筑活动在我国能源消费中占很大的比重。根据2020年11月中国建筑节能协会能耗专委会发布的《中国建筑能耗研究报告(2020)》显示,2018年全国建筑全过程能耗总量为21.47亿tce(标准煤计量当量),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比重为46.5%。2018年全国建筑全过程碳排放总量为49.3亿tCO2e(每吨二氧化碳当量),占全国碳排放的比重为51.3%。
前不久,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动城乡建设绿色发展的意见》,要求根本扭转大量建设、大量消耗、大量排放的城乡建设方式,加强财政、金融、规划、建设等政策支持,推动高质量绿色建筑规模化发展,大力推广超低能耗、近零能耗建筑,发展绿色建筑这个方面深圳已然领跑,且未来发展空间广阔。
随着我国城镇化的进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建筑能耗很可能会持续增长,峰值时占全社会终端能耗的比例或达 40%。在工业、建筑和交通三大能源消费部门中,建筑部门的减排潜力最大。因此大力发展绿色建筑应该成为推动中国经济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一环,是我国实现碳排放达峰目标的关键,绿色建筑的发展前景市场潜力巨大。
近年来,我国的绿色节能建筑实现跨越式增长。截至2020年底全国城镇当年新建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达到77%,累计建成绿色建筑面积超过66亿平方米;累计建成节能建筑面积超过238亿平方米,节能建筑占城镇民用建筑面积比例超过63%。根据《行动方案》,到2025年,城镇新建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