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7年年初,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以来,装配式建筑的热度每个月都有新的涨幅。各级地方政府也积极引导,根据各地区的发展现状因地制宜的探索装配式建筑的发展政策,并以示范城市和项目为引导,各地区的装配式建筑呈现规模化的发展态势。
但即便如此,还必须面对我国目前的建筑行业依然处于较低的发展水平——能耗高、机械化水平低等现实。当下装配式建筑与传统建造方式相比,成本上还有不小的差别。一方面是建筑行业亟待借助装配式建筑促进转型升级,转变发展方式、提高产业化发展水平,促进建筑领域的节能减排。一方面是装配式较高的建造成本与产业链上人才、技术的缺失问题。
解决成本高的小策略
1、根据各地区的要求,因地适宜的执行预制率要求
可以肯定的是,目前的装配式建筑其成本比现浇结构要高,预制率越高其成本增量越高,各地区应该根据地区要求,执行预制率的下限。预制构件的选择应以水平预制构件为先,预制率不够时采用竖向构件。外墙装饰面层的选择宜可优先选用清水混凝土墙。
2、根据户型标准化,多组合少规格
住宅户型实行套型设计的标准化与系列化,遵循预制构件“少规格、多组合”的设计原则,保证了预制构件模具的重复利用率,可有效地降低预制构件生产的成本。
比如:某项目外墙挂板共1810块,其中最大4.4T,标准板重量3.2T。1810块预制挂板一共4块标准板,其“多组合少规格”的挂板形式,降低了模具的摊销、提高了装配式建筑的生产效率,同时节约了预制构件的成本约20%以上。
通过测算,如将构件模板周转次数由60~70次提高到100次,则模具的费用能降低80~100元/m3。
3、重视竖向构件受力钢筋的连接形式
目前常用的三种连接形式:套筒灌浆连接、螺旋箍筋约束浆锚搭接连接、金属波纹管浆锚搭接连接技术。套筒灌浆连接比其他两种形式的连接成本要高,后两种连接方式有其特定的使用范围,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优先使用后两种连接方式,可以大大的减少成本。
其次,竖向钢筋宜采用高强钢筋、尽量采用大直径以降低连接成本。
4、塔吊的选型
塔吊在选择时应满足满足构件卸车区、存放区及施工安装的布置要求。为了节约塔吊的成本,构件拆分设计时应充分考虑预制构件的重量和位置,单构件重量一般不宜大于6t,两端山墙的预制构件重量应尽量轻一些。
塔吊的锚固应提前配合总包单位确定位置,优先考虑锚固于现浇边缘构件部位,也可锚固于内墙边缘构件,减少后期塔吊使用时的成本。
5、预制构件的运输半径
以运费占销售额8%的估算,合理的运输半径约为120km左右,运输路线应考虑车辆限高、限重要求,合理规划运输路线。
设计时,应尽量采用大跨度叠合板,减少主次梁的设置,有条件时可采用预应力技术,这都可以降低预制构件的连接成本。
构件的拆分时,应充分的考虑模板的重复利用率及构件的重量对塔吊的设置要求,减少模具的浪费及塔吊选型上的成本增量。